艺术留学

首页 > 艺术资讯 > 导师专访:跨界、混合创作?要先保留自己的平面设计基因!

导师专访:跨界、混合创作?要先保留自己的平面设计基因!

发布时间:2020-05-22 艺术留学咨询:400-612-8881

跨界、混合创作一直是近年来艺术作品集的热门话题,基于现在所处的互联网大背景,我们又多了很多的可能性。不过,June老师比较建议:保留好自己的平面设计基因,夯实基础,用平面的感知去解读计算机所呈现的视觉语言,再去挑战其他的可能性,慢慢来。

跨界、混合创作一直是近年来艺术作品集的热门话题,ACG的平面设计导师June表示:“鼓励学生以一种混合创作的方式开启项目,在艺术,设计和科学的文化领域中探寻跨界的可能性,发展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创作和实践。”

 June 

 

伦敦艺术大学-伦敦传媒学院

平面品牌与识别-硕士


1 年海外设计工作经验

4 年教学经验

直录英美澳加艺术院校 TOP5 100%

 

成功案例

 

成功申请到RCA皇家艺术学院/UAL-Lcc伦敦传媒学院/UAL-CCW/RISD罗德岛设计学院/爱丁堡大学/UCL-Goldsmiths金史密斯/Leeds利兹大学/Southampton南安普顿大学/金斯顿大学/SAIC芝加哥艺术学院(25200美金)/MICA马里兰艺术学院(46000美金)/Parsons帕森斯设计学院(60000美金)/Pratt普瑞特艺术学院/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华盛顿大学/ SVA纽约视觉艺术学院/ACCD艺术设计中心学院/麻省艺术与设计学院

 

Q:能否介绍一下自己?以及为什么选择加入艺术教育这个行业呢?

 

JuneHellooooo大家,我是June,在ACG广州快要迈入第四个年头了!!! 回想加入ACG的契机是在2017年,我结束在东京一年的工作(其实是working holiday),回国后就直接加入了ACG广州。原因是......当天和某老师闲聊甚欢,觉得hin专业,氛围也超温馨。

 

另外,还有就是很怀念在学校做项目的状态,想回到这样的环境里,和学生一起做项目,一起成长学习。所以选择了加入ACG广州这个大家庭呐!

 

Q:可以分享一下您最初如何和艺术结缘的?又为何选择了视觉传达专业呢?

 

June:接触比较早吧。是不是各地都有青少年宫这样的存在?我从5岁开始写书法,因为那时太好动调皮,我妈自认为可以让我安静下来。后来我还学跳舞、小提琴,深刻贯彻着白羊座三分钟热度的特性。只有画画和书法一直坚持,所以我最后变成了“写春联工具人”。

 

初中住校嘛,喜欢看杂志,画册,范围从时尚杂志到明星音乐八卦,觉得很神奇,那么小的版面传达着那么多的信息(尤其是八卦杂志hhhh)。

 

高中有段时间特别迷恋蜷川实花-多摩平面类专业毕业的摄影师。艳丽的高饱和色调和华丽的画面完全抓住了我的眼球。后中二时期的追星女孩不就想着:我也想成为我爱豆这样的人。当时我就觉得视觉传达/平面设计既可以自由地表达我自己又能结合商业的需求,涉及的领域又广泛。


所以,我的故事可以用一个公式总结:父母“监督”每年写春联+中二时期的爱好+追星女孩上线=坚持+兴趣+好奇心。每一个点都促成了我后来的选择~

 

Q:在ACG这么多年,应该有很多心得体会吧?可以分享一下吗?

 

June:超级多~作为acg的平面老师,过去几年我负责的板块主要是视觉传达/平面设计方向的,研究领域包括视觉识别设计、编辑设计、印刷出版、实验性传达实践等,也会参与其他专业的项目跨媒介创作,擅长引导学生产出具备叙事性,批判性的自主项目。

(图源:W同学)


翻译成大白话是:“我和学生之间更像是一起合作推进项目的队友,如果说视觉语言比喻一个人的话,那我会希望每个学生表达出来的都是ta自己。从院校那边来说的话呢,项目呈现我们自身的属性真的会加蛮多分的,会让人感受到真实,毕竟我们大部分还是网申的,所以一开始我都会和学生举个例子:我们和考官特别像两个网友的关系,怎么让考官想“面基”(面试)你呢?真实,诚实地表达自己,这一点是不是很重要呢?接着就开启了我们互相倾诉,也是彼此了解信任的过程,我会从中去挖掘一些可以深入的点,和学生讨论,作为潜在命题继续发散。

 

很多学生作品集的主题其实是来源自己内心,和自己关联最紧密的事情。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现在日本读研的W学生,她其中一个项目是关于剖析探寻她自身,最后和自己的过去和解的一个故事,区别于日常生活常见的书籍形式,她是通过反复实验手工印刷技法和纸张的关系,同时和观众之间建立起情感上的互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她想去探究的,一个特别私人和敏感细微的实验性实践。

(图源:W同学)

 

几年里接触了很多不同的学生,深刻体会教学相长,彼此信任但又有边界感,这种感觉真的很好。能够彼此激发很多有趣的想法,感觉我也一直年轻着,热烈着,所以2020,我也被赋予了一个新身份:广州co-lab联合视觉工作室的发起人之一。关于工作室的介绍,这里不多说啦,大家可以戳☞ACG广州 Co-lab联合视觉艺术工作室

 

Q:是否可以聊聊您在国外留学的一些精彩经历?

 

June:老实讲,太“精彩”了~因为lcc的作业实在是太多了~给大家看看lcc一个单元的部分作业体量,大家可自行感受一下~(在这里安利百度云,很多旧照片还能找到。惨案亲历者温馨提示:大家平常做作业和项目的时候最好备份一份在云盘,原因不多说,懂得懂)。

(图源:june

 

毕竟做好了被大量作业填满的准备才去的英国,所以心态上还是非常平和放松~加上我们日常还有其他板块“治愈”着我们焦虑因作业而秃头的心哈哈哈。

 

第一就是:展览!就像 Dr. Samuel Johnson 说的“如果你厌倦了伦敦,就厌倦了生活。” 伦敦的生活真的每天都是新鲜的。各种博物馆美术馆私人画廊还有艺术活动资源填满着生活。

(图源:june

 

其中我想分享一下自己最喜欢的wellcome collection,因为“尺度大”,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和朋友第一次去看这个博物馆的动机就是因为它当时那个临时展览的主题名字:关于犯罪现场的。涉及的展品有:各类凶案现场、凶器、人体腐败的各个阶段、死尸与昆虫的关系、面部重塑等等。它是一个意在探索科学、医药学、生命与艺术的联系的博物馆,这个方向听起来挺有距离感的,但是和观众的互动这个板块蛮可爱的:比如和朋友偷偷在feedback墙也不忘留下我们对老师的爱(看出来是哪个老师的请不要拆穿)。

(图源:june

 

第二就是:观(欧)察(洲)写(旅)生(游)非常便利,而且最重要的是收获并加深了友谊。*通过旅行扩充我们的视野是很好的途径,不过得平衡好学习哈。

Q:您觉得出国学习设计对于艺术生来说重要吗?为什么?

 

June:如果可以出去看看的的话,真的是很宝贵的经历呢。国内的教学普遍依赖老师输出观点,国外是靠自己的独立性来完成研究,被迫独立(笑)。从同学身上学习得更多:来自各种背景的同学,故事阅历都不同。小到打破刻板印象,大到关于人生选择的启示。

 

Q:目前最打动你的一个作品?

 

June18年参观的由建筑师西泽立卫与艺术家内藤礼共同设计的美术馆,在半山上,可以眺望濑户内海,外观我觉得特别像一颗蛋(误),其实是水滴为原型的。

(图源:june

 

我的参观体验可以一句话概括:看了30分钟水珠滚来滚去。

(图源:丰岛美术馆,母型,2010

 

但是,对于一个阅展还算有些数量的我来说,那次体验真的刻在我心里了,风,光,声,色…比平常感知得更明显和清晰。好像进入心流状态,完全察觉不到时间流逝,注视着水滴的汇聚,分流,消失,冒出,再循环,生生不息,像无数个生命个体。(展馆不允许任何电子记录,有很多人带着本子和笔在记录,有人在放空,启发着自己的思考) 在我看来,这是一次很打动我的传达,非常诗意。

 

*安利时间到!3年一次的濑户内海艺术祭,尤其喜欢海的可留意~直岛上有安藤忠雄设计的benesse house贝尼斯之家,可以住的美术馆,强推!!!

Thomas Ruff (图源:june

 

Q:平常通过什么方式保持输入的习惯呢?有推荐吗?

 

June:除去一些已在媒体上曝光的知名艺术家,设计师之外。社交媒体instagram上的小众创作者们其实也非常值得挖掘,最近关注的几个我很爱。他们的共性是融合各自擅长的领域去进行跨媒介创作的团队。

 

① 比如视觉艺术+电子音乐的实验性团队Kino probyEmilzenko,多为影像,叙事诡谲,审美独特;

Cool3dworld3D+音乐+影像动画的创作团队*https://cool3dworld.com/特别反人类:永远点不准的菜单栏)

Ines alpha3D+妆容+AR+滤镜的艺术家。

 小众独立杂志《I-D,DAZED,FuckingYoung》等也是非常好的积累灵感素材+培养审美=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途径。

Q您认为,作品集里最重要也是最难培养的能力是?

 

June

  

●  敏锐度,感知力。

 

有几个方法可以试试:广泛输入,什么都看。记录能打动自己的任何东西:图像、绘图、速记、拍照、视频等都可。反思反馈。

 

●  阅历。

 

创意和基础能力我们不难获取,但是我们的创作一般难以突破十几年积累的阅历。

 

●  情绪管理。

 

大部分学生面对升学压力、创作瓶颈等还是会有些焦虑。我曾经有一个现在ual就读的学生,本身很优秀,按照计划表正常推进就好,但过度焦虑反而干扰了进展。作为在这个过程中和他们相处时间最长的我来说,尽量维持稳定的情绪状态去带动他们就蛮重要的。

 

Q听说您带过的学生TOP OFFER很多,能大概跟大家分享一下么?

 

June这里简单跟大家分享印象最深刻的几个学生项目喔~

 

Y同学(爱丁堡大学,平面设计)的是关于我们在死后留下的数字遗产该如何处理的发问。L同学(金史密斯,伦艺坎伯韦尔,平面设计)的是未来与ai恋爱的可能性的探讨。这两个主题在定义的开始有共性:都是基于现在高速发展科技,互联网背景下的探讨。就是看上去很悬很飘,但是极有可能在不远的未来发生。

 

比如Y同学的项目是利用了本科建筑的知识,制作了一个vr空间去表达她对于生命逝去的尊重和悼念,并同时启发人们思考自己的数字遗产该何去何从。

数字遗产是社会互联网上人们生活的"印记"。这些印记不仅仅是人们的附属物,也是他们生活的地图。这些记录人类言语、偏好和习惯的遗产可以被解释为我们的"数字灵魂"。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将去诠释我的概念,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也展示了技术发展的背景。希望通过这个项目,人们将更多地思考解决他们的数字灵魂。—— Y同学

 

L同学的项目通过视觉识别设计去叙事:基于未来背景下,ai和人恋爱的现象将不再小众与边缘化,一个为该群体提供便利贴心服务的云旅游社应运而生。这类主题其实需要大家前期不断开脑洞,通过调研思维发散明确主题,不需要考虑主题是不是所谓的好坏,带着些关于未来的预判和猜测即可。

Q平面设计师未来的职业方向是如何呀?

 

June 很广泛常见的如设计师,广告创意指导,各公司设计部门,电视媒体设计策划部门,出版社等。像我经历了几个身份:独立设计工作室的平面设计师,曾参与广州一尚门项目,k11项目;贸易公司的设计部:负责日本亚马逊电商的宣传物料等等。

 

不过基于现在所处的互联网大背景,我们又多了很多的可能性。伦艺开设的第七个学院计算机创意学院cci其实也是顺应着时代的发展,5G时代的到来对于复合型岗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比如我们尝试和其他学科的合作,不是指蜻蜓点水都要尝试一遍,也不代表要钻研透彻到可以攻下计算机学位,我比较建议可以保留好自己的平面设计基因,夯实基础,用平面的感知去解读计算机所呈现的视觉语言,再去挑战其他的可能性,慢慢来嘛。

最后,如果大家有关于视觉艺术/视觉传达/平面设计/新兴专业等等相关的问题,欢迎添加 小客服 微信,获取更多宝藏导师详情经历。

返回资讯列表

在线提问导师

Daisy Li

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 · 动画

咨询

热门搜索

  • 美国留学
  • 英国留学
  • 纯艺
  • 日本留学
  • 服装设计
  • 伦敦艺术大学
  • 动画
  • 皇家艺术学院
  • 帕森斯
  • 罗德岛
艺术留学评估

申请专业: